中山眼科迎重大成果:首次发现肠道细菌介导遗传性视网膜疾病

来源: 和讯网
2024-03-19 16:30:27

近日,国际顶尖杂志Cell正式刊出题为“CRB1-associated retinal degeneration is dependent on bacterial translocation from the gut”的研究论文,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牵头组织的历经八年的科研攻关取得突破性进展:首次发现肠道细菌介导遗传性视网膜疾病,并提出抗菌/肠道基因治疗的全新防控方法。

南都记者注意到,本论文是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在Cell杂志上的首篇论文,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病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为论文第一作者单位和通讯作者单位。



遗传性视网膜变性疾病是一类严重的不可逆致盲疾病,迄今几乎无药可医。其中,CRB1基因突变是最常见的导致Leber先天性黑矇和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病因之一。

为寻找针对CRB1基因突变相关的视网膜色素变性疾病的机制和治疗方法,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等科研单位组织科研人员进行了多年的科研攻关,于近日取得突破性进展:

发现CRB1基因突变导致的视网膜色素变性样损伤依赖于肠道微生物入侵,肠道中的细菌可通过被破坏的肠道屏障和眼部血视网膜屏障移行至视网膜,从而诱发视网膜炎症和色素变性样损伤。通过广谱抗生素全身治疗或在下消化道重新引入功能性Crb1表达,成功地预防了眼部疾病的发生和进展。这一工作颠覆了传统上认为人类眼内无菌的认知,将对遗传性视网膜变性疾病的治疗产生巨大的影响。



3月16日上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病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举行科研成果发布暨创新人才交流会,分享科研成果背后的故事,讲述重大成果产出背后的创新机制保障。

谈及背后的研发故事,研究团队负责人、中山眼科中心客座教授魏来教授回想,8年前,兴趣使然,让一群志向相投的科研人员聚在了一起,在科学讨论中互相成长,彼此学习,解决多学科交叉的科学问题。

魏来教授表示,“中山眼科中心提供给我们团队最大的支持是耐心和包容,科学探索是冷板凳,未必能按时间和金钱的投入多少按比例的产出。这就需要中山眼科中心这样的国际领先平台,让科学家安心做有意义的科学探索。”魏来教授团队接下来将持续关注微生物与免疫相关的眼科疾病,希望能够通过与理工、药学、以及不同生物医学背景的团队合作,创造新的科学工具,提出难但正确的科学问题,观察以前不可能观察到的科学现象,最终解决这些患有免疫性眼病病人的治疗问题。

“遗传性视网膜疾病是眼科亟待解决的临床难题,我们通过动物模型小鼠视网膜中与‘细菌与病毒识别’有显著关联的基因表达入手,沿着这个线索进行深入研究。”中山眼科中心眼病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PI、研究团队负责人张峰研究员坦言研究过程的辛苦。

张峰研究员指出,在病灶中的细菌是少量的,发现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最开始需要耐心细致地将整个视网膜全部切片,一一检测,时间和精力投入很大,“我们和魏来教授等研究团队一起共同探讨,并且开展了一系列排除和验证实验,最终发现是肠道屏障和血-视网膜外屏障的双重屏障结构破坏导致的细菌易位。”

会上,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任、医院院长林浩添教授介绍,此次创新成果的突破,是魏来、张峰教授等团队大批科研人员精诚合作、辛勤耕耘结出的硕果,也是中山眼科中心、眼病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在高层次人才创新机制以及眼科领军人才自主培养体系上的独特优势和卓越成效的最好体现。

林浩添表示,中山眼科中心和眼病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将持续发挥中国眼科的“国家队”“排头兵”“领头羊”优势,全力争创中山大学高松校长在全国“两会”上建议的“国际眼科医学中心”的一流平台,持续搭建高层次、多学科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平台。

采写:南都记者 伍月明 实习生 马力丹

通讯员 邰梦云 唐艳丽

发布于:四川省崇州市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